演讲嘉宾-高超

高超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
  高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浙江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11月至2006年8月先后在英国Sussex大学化学系Harold W. Kroto爵士实验室(因发现C60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日本Toyo大学Toru Maekawa教授组、德国Bayreuth大学Axel H. E. Müller教授组做访问研究、博士后研究、合作研究和洪堡学者研究。目前担任Nano-Micro Letters、《中国科学·化学》、《功能高分子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和宏观组装的研究。在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cc. Chem. R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目前17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他引10000余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3项,共同主编由Wiley出版的英文专著一本(Hyperbranched Polymer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石墨烯组装、石墨烯能源、石墨烯复合材料,目前建有组装石墨烯(A. Lab)、石墨烯复合材料(C. Lab)、新能源材料(E. Lab)3个实验室。研究成果石墨烯纤维打结图入选Nature 2011年度图片,超轻气凝胶获得“最轻固态材料”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入选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铝-石墨烯电池入选2017年度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Academician of Asia-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PAM)”,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Gold Kangaroo World Innovation Award”、“第十二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等荣誉。
演讲题目:1.石墨烯产业化持久战的三生发展模式 2.纯石墨烯纤维及石墨烯复合纤维
主题会场石墨烯战略前沿论坛&石墨烯在纺织产业应用发展论坛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内容摘要

1.石墨烯产业化持久战的三生发展模式(石墨烯战略前沿论坛)
  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导热率、导电率和力学性能,是引领新时代百业发展的颠覆性新材料。石墨烯产业的市场容量超万亿美元,目前石墨烯产业化已经到了关键时段。本团队积极推进产学研一条龙发展,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同时获得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的首次认证。但石墨烯产业发展需要打持久战,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分领域逐步实现全生态链产业。具体来说,发展路线可走伴生、共生、创生“三生模式”。伴生即石墨烯添加到现有材料主体中,体现功能添加的作用,如复合纤维、防腐涂料、散热涂层、导热填料、导电填料、电磁屏蔽等。共生即体现石墨烯作为功能主体作用,如发热膜板、纯散热膜、电池电极、打印电路、电容器、传感器等。创生即实现石墨烯性能颠覆作用,如纯石墨烯纤维、吸波隐身材料、石墨烯电池、电化学催化、海水淡化膜、光电子器件等。按照这一模式,石墨烯产业会有序推进,健康成长,渐次实现立地顶天、入地上天、日常航天应用。

2.纯石墨烯纤维及石墨烯复合纤维(石墨烯在纺织产业应用发展论坛)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质,是制备高性能多功能材料的新型构筑基元。然而,由于石墨烯难溶不熔,其纳米尺度的性质难以转化为宏观材料的性能。团队从氧化石墨烯液晶入手,经过还原处理,获得了无任何添加剂的纯石墨烯纤维,制备了兼具轻质高强高模和高导电高导热的石墨烯纤维,打通了从天然石墨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碳基纤维的新途径。同时,提出褶皱微粉原位伸展聚合技术,攻克了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难题。团队原创多项国际领先的石墨烯技术,获得了石墨烯与聚酯、尼龙等纤维的高效分散、原位聚合、细旦纺丝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多功能复合纤维的中试生产。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同时获得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的首次认证。

关于主办方

联系我们
400-110-3655   

E-mail: meeting@c-gia.cn   meeting01@c-gia.cn

参展电话:13646399362(苏老师)

主讲申请:19991951101(王老师)

官方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版权所有     运营机构: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grapchina.org 京ICP备10026874号-12   grapchina.cn 京ICP备10026874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402号
分享到:
凯发_高超

凯发

演讲嘉宾-高超

高超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
  高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浙江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11月至2006年8月先后在英国Sussex大学化学系Harold W. Kroto爵士实验室(因发现C60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日本Toyo大学Toru Maekawa教授组、德国Bayreuth大学Axel H. E. Müller教授组做访问研究、博士后研究、合作研究和洪堡学者研究。目前担任Nano-Micro Letters、《中国科学·化学》、《功能高分子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和宏观组装的研究。在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cc. Chem. R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目前17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他引10000余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3项,共同主编由Wiley出版的英文专著一本(Hyperbranched Polymer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石墨烯组装、石墨烯能源、石墨烯复合材料,目前建有组装石墨烯(A. Lab)、石墨烯复合材料(C. Lab)、新能源材料(E. Lab)3个实验室。研究成果石墨烯纤维打结图入选Nature 2011年度图片,超轻气凝胶获得“最轻固态材料”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入选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铝-石墨烯电池入选2017年度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Academician of Asia-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PAM)”,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Gold Kangaroo World Innovation Award”、“第十二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等荣誉。
演讲题目:1.石墨烯产业化持久战的三生发展模式 2.纯石墨烯纤维及石墨烯复合纤维
主题会场石墨烯战略前沿论坛&石墨烯在纺织产业应用发展论坛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内容摘要

1.石墨烯产业化持久战的三生发展模式(石墨烯战略前沿论坛)
  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导热率、导电率和力学性能,是引领新时代百业发展的颠覆性新材料。石墨烯产业的市场容量超万亿美元,目前石墨烯产业化已经到了关键时段。本团队积极推进产学研一条龙发展,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同时获得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的首次认证。但石墨烯产业发展需要打持久战,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分领域逐步实现全生态链产业。具体来说,发展路线可走伴生、共生、创生“三生模式”。伴生即石墨烯添加到现有材料主体中,体现功能添加的作用,如复合纤维、防腐涂料、散热涂层、导热填料、导电填料、电磁屏蔽等。共生即体现石墨烯作为功能主体作用,如发热膜板、纯散热膜、电池电极、打印电路、电容器、传感器等。创生即实现石墨烯性能颠覆作用,如纯石墨烯纤维、吸波隐身材料、石墨烯电池、电化学催化、海水淡化膜、光电子器件等。按照这一模式,石墨烯产业会有序推进,健康成长,渐次实现立地顶天、入地上天、日常航天应用。

2.纯石墨烯纤维及石墨烯复合纤维(石墨烯在纺织产业应用发展论坛)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质,是制备高性能多功能材料的新型构筑基元。然而,由于石墨烯难溶不熔,其纳米尺度的性质难以转化为宏观材料的性能。团队从氧化石墨烯液晶入手,经过还原处理,获得了无任何添加剂的纯石墨烯纤维,制备了兼具轻质高强高模和高导电高导热的石墨烯纤维,打通了从天然石墨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碳基纤维的新途径。同时,提出褶皱微粉原位伸展聚合技术,攻克了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难题。团队原创多项国际领先的石墨烯技术,获得了石墨烯与聚酯、尼龙等纤维的高效分散、原位聚合、细旦纺丝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多功能复合纤维的中试生产。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同时获得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的首次认证。

关于主办方

联系我们
400-110-3655   

E-mail: meeting@c-gia.cn   meeting01@c-gia.cn

参展电话:13646399362(苏老师)

主讲申请:19991951101(王老师)

官方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版权所有     运营机构: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grapchina.org 京ICP备10026874号-12   grapchina.cn 京ICP备10026874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402号
分享到: